弹丸小国,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阿纳卡地区的冲突已经持续了数日。虽然双方都已经有了停火的打算,但是持续数日的激战已经使双方结下的血仇,停火依然遥遥无期。而在战场上,造成重大伤亡的不再是威风凛凛的装甲部队和呼啸而过的大型轰炸机,反倒是和利比亚战场一样,无人机再次大显神威,成为了天空死神。然而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都曾是前苏联国家。双方都有不错的军事实力和防空火力,可为什么依然无法对抗无人机的攻击呢。然在一辆辆坦克被炸成废铁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装甲部队真的在现代战争中被淘汰了吗?
事实并非如此,无人机之所以能够在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这两个国防力量并不弱的国家再次大显神威, 还是要建立在双方防空漏洞的基础之上。
所谓的防空漏洞是多方面的,首先在防空圈的布置上就有很多的防空空白。比如亚美尼亚的防空圈并没有覆盖卡拉巴赫地区,而这里却是阿塞拜疆的防空车,而这就是为什么阿塞拜疆无人机可以肆无忌惮的打击亚美尼亚的军队装备。仅就阿塞拜疆公开的视频资料,阿军至少空袭了46辆t72系列的坦克。而且都是一击毙命,在袭击过程中,也没有遭到任何防空火力的打击。
而另外一方面的漏洞就是武器装备上的漏洞,据报道,10月2日有一架自杀式无人机袭击了亚美尼亚的一辆运兵巴士,在被攻击之前,有一些亚美尼亚士兵曾经向天空持续射击,然而并没有击中目标,最终自杀是无人机还是摧毁了这辆运兵巴士。这次袭击事件中,阿塞拜疆所派出的无人机还只是单架攻击,还不是蜂群攻击。这也无疑反映出面对这种小型自杀式无人机,很多国家都缺乏有效的防御手段。
自杀式无人机一般造价非常低廉,而击落一架无人机,少则需要数枚防空炮弹,多则需要一枚上万美元的防空导弹。虽然闲扛是防空导弹等轻型防空武器已经在全世界普遍装备。但是面对这些低可探测性的小型无人机,冷战时期的装备想要及时发现这些微型杀手依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那卡冲突当中无人机之所以能够再次大显神威,并不是因为无人机不可战胜。而是因为亚美尼亚方面缺乏野战防空能力,在这场冲突中,已经有多架阿塞拜疆无人被击落。相比之下,大国陆军装甲部队一般还会有大量的野战防空部队伴随。而如今的野战防空也一直在强化应对多目标,强干扰环境下的作战。在这种高端野战防空的掩护之下,装甲部队依然构成着未来陆军的主要战斗力。
(作者/孤寂寒光)(编辑/小高)
更多军事国际相关事实,以及观点评论,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共同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