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毛不易的一首《消愁》,让《明日之子》这个节目迅速出圈,成了当年最火爆的综艺节目之一。朋友圈里,“八杯酒”刷屏,似乎毛不易唱中了每个人的生活,唱出了每个人的迷茫,这八杯酒一夜之间灌醉了那些生活中浑浑噩噩的人。
如果说《消愁》是一杯让人酩酊大醉的烈酒,那这个节目中的另一首歌,也是毛不易的好友廖俊涛的一首《谁》,就像是一把刺客的利刃,直接刺入内心,翻滚出强烈的酸楚与痛苦。
并没要求有谁能体会
更别善做慈悲
同情才不会给我安慰
反而让我流泪
连续三个否定“不求被体会”“不想被慈悲”“不需要安慰”紧接着一个转折,将一个男孩子在恋爱中的爱而不得却又故作坚强的样子的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意孤行,一厢情愿的爱,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呢?
有人说,爱上一个人就像一个发了疯的赌徒,赌上了能赌的一切,也输光了能输的一切。一无所有,便是结局。每每回忆到这里,仿佛不能呼吸一样。那高贵的自尊,在这场感情里面,真的是一文不值。我们陷入这种进退维谷的自虐,却又自虐狂一般在享受这种自虐。
在那段时期,我们看待自己、对待其他人就仿佛带上了一层滤镜,对一些生活上的事情开始听天由命,对一些目标万念俱灰,心里唯一存留的,就是对她的那份爱。爱是什么,我们不知道,我们不懂永远,我们不懂自己。
就像张爱玲曾经说过:
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这朵花,可能是我心里唯一的寄托了。
走得越近心越像刺猬
从未卸下防备
不如早就把我向外推
彻底粉碎
这几句是男孩内心真正的独白,不同于之前的故作坚强,这是男孩心力交瘁之后的坦白。
越靠近女孩,发现越来越不了解她。而且越靠近,越能发现她的防备。心如刺猬这个比喻,再好不过了。
是她的心变了,也可能是他的心变了。男孩有了退却的想法。靠而不近,不如从一开始,就宁愿没有遇见。灭了念想,断了缘分,无论对谁,都好。
爱就像刺猬一样,感觉憨态可掬,但是你无法忽视它的刺,你永远不会知道它面对你的究竟是软绵绵的肚子还是坚硬的背刺。
在你眼中我是谁
你想我代替谁
彼此交换喜悲
爱的多的人总先掉眼泪
在我眼中你是谁
霸占被爱的滋味
拥抱让你好累
爱的多的人总先变虚伪
爱总让我掉虚伪的眼泪
到副歌部分,男孩发出了疑问,也许更像是一种解释。被爱的女孩,把一直默默付出的男孩当成了可有可无的替代品。他的爱比她的爱多得多,却得到了一种这样的回应。其实男孩的爱,并没有要求一定要有回应,只是,即使不爱,也不想得到同情。
就像前面说的“同情才不会给我安慰,反而让我流泪”。这段经历过后许久,可能男孩子找到了真正的她,女孩子也有了她想要的他,女孩子会沉浸在自己想要的生活中,但是男孩子的心里其实一直会有女孩子的一个位置。只不过那个时候,男孩心里的女孩子连名带姓,包括那段经历,都被打包成了一个名字:难忘。感情之中的爱,不仅廉价,而且来去匆匆。可能一边嘲讽,一边却又渴望。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总有恃无恐。
这首歌听过很多遍,除了词写的扎心以外,整个曲的结构也是很精妙。
在主歌部分的加速的随意与副歌部分突然慢下来的深情反差十分强烈。在《明日之子》舞台上,歌曲精妙的编配和痛彻心扉的歌词再加上廖俊涛本人深刻的演唱甚至让星推官导师薛之谦震撼得爆了粗口。
而在之后的廖俊涛本人的正式(live)版之中,还原了明日之子上的部分作为开头,后面还配上了电吉他和鼓组。后者的渐进把整个歌曲推向了最精彩的部分:伴随着失真强力和弦的冲刷以及副旋律的一遍遍重复配以鼓组,将爱而不得,歇斯底里的状态完美呈现。
关于廖俊涛本人,毛不易曾评价过廖俊涛是代表那一届的最高水准。在最后的九大厂牌生死战中,廖俊涛直接选择了人气最高的选手PK失败而被淘汰,薛之谦说:“廖俊涛你活得很男人,但是你这个决定可能会让你再辛苦十年。”然后薛之谦哭的撕心裂肺。
除了《谁》以外,他的《车站》,《I will miss you》(作词作曲),《这个人》等等都是非常精良的作品。在节目中,廖俊涛的作品与其他人很明显的区别是他的歌曲吉他编配十分复杂,精妙,不像其他选手那种普通,这也是科班出身的廖俊涛的优势之一。
而我们现在所听到的正式版本的《谁》,是他在自己演唱会上面的版本,直接用live版当作正式版(one-take音乐理念),除了一些音乐综艺节目以外,上一个这样做的人是大魔王林志炫。
最后,附上网传的第二段歌词:
如果你知道真情可贵
不会虚伪以对
你让我止步于双人位
我选择不作为
灯光越昏欲引出山鬼
谈吐间心有愧
当初不应该给我机会
让我排队
在你心里我是谁
你想我变成谁
相互学会无畏
走的晚的人总爱说以为
在我心里你是谁
付出得不到回馈
真心让你疲惫
走的晚的人总会去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