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双双听说
双流有个社区里面
开了个“博物馆”!
开在社区里的博物馆?
咋回事哦?
新鲜!社区“博物馆”开张啦~5月26日
黄水镇“杨公场镇文化博物馆”开张!
现场人头攒动、一派热闹景象
双双看到,虽然说是“博物馆”
其实是由一间办公室改造而成
空间只有10多平方米、展品陈列了30多件
但这并不影响居民们的参观热情
“哇,鸡公车,我原来都推过。”
“风谷机,好多年没有用了。”
“看,这是我家捐献的煤油灯,看到这个就想起以前没有电的日子了。”
摸摸鸡公车、摇摇风谷机
现场居民们竟然有些“爱不释手”
就在居民们议论纷纷的时候
“众成社工”志愿者刘义司职讲解员
向在场居民讲解“杨公场镇文化”
以及从社区居民家征集来的老物件、老照片和它们的历史
早些年,在成都双流,说起黄水镇杨公社区那是大名鼎鼎。从清朝道光年间的“杨公镇”到1992年前的“杨公乡”,曾经戏院、孔庙、金马庙等俱全,是当地乡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交流中心;1992年合村并社之后,“杨公乡”降格为村(社区)。但至今坊间还遗存着“赶集文化”“戏曲文化”“节庆文化”“茶文化”“庙会文化”等;这些悠悠的历史底蕴都在潜移默化地丰富着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润物无声地滋养着人们的精神家园。
一句句讲解汇集成居民们心底里一缕缕浓浓的乡愁
看着一个个曾经朝夕相处、耳熟能详的老物件
听着一段段近年来挖掘整理成的本土历史掌故
居民们都对社区干部的“有心之举”点赞叫好
梳理乡愁记忆 助推社区发展治理在新的历史时期
如何让“杨公场镇文化”“情景再现”?
如何挖掘、明晰、传承杨公的历史脉络以及农耕文化
留住并增强人们的乡愁记忆?
近年来
围绕乡村振兴、社区发展治理等课题
黄水镇杨公社区干部做着不懈的努力
“杨公场镇文化博物馆”即是其举措与成效之一
看着居民们络绎不绝到“博物馆”感悟往昔艰难的岁月
回味以前清贫的生活
听到人们“要珍惜现在”“要用勤劳的双手
创造幸福”等等感叹和心声
杨公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张建云倍感欣慰
张建云告诉双双:“随着我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深入推进,居民们住进了安置小区、新村“小别墅”,但人“上楼”了、心却没有“上楼”。为提升乡亲们的社区文化认同感和地域归属感,正向引导居民树立互帮互助、邻里和谐等新风尚。近年来,社区两委对居民的需求进行了认真的调研与分析。通过党建引领,依托社区发展自治,制定了打造杨公社区“场镇文化”的三年规划。”
接下来
社区干部将在完善
“杨公场镇文化博物馆”基础上
继续推进制作“杨公历史汇”宣传小报
开展每月“杨公场18号”主题公益活动
举办邻里聚心空间、传统佳节创投(邻里乡情)等活动
实施社区自组织助飞计划、社区文化游学计划
建立社区微基金(聚力起航)等活动
多措并举助力杨公场镇文化、农耕文化发展
调动居民们自主有序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营造和谐、友爱、互助的社区氛围激
发社区活力
促进乡村振兴、社区发展治理
共建共享富有乡土人文气息的幸福美丽新农村
记者:许继刚、李炅伟
编辑:张昕桐
审核:周星云
来源:空港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