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笑薇读书”,每天带你一起学习和成长。
对于国人来说,此次突然爆发且来势汹汹的肺炎,无疑是一场难以预知的灾难,有的人失去了生命和健康,更多的人则因此遭受了不小的经济损失,生活也陷入了困境。
知乎上有个问题:武汉肺炎疫情对哪些行业的影响最大?
一位经营游乐场的网友倾诉了自己的心声:
19年12底,借了十几万购入一批游乐设备,原本指望春节旅游旺季能赚点钱回家,可是如今,昔日热闹欢腾的游乐场一个人影儿都没有,投入的十几万也都亏损殆尽.....
正如那句流传已久的话: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
你全身心投入的事业,在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前,有可能瞬间就被倾覆,而你却毫无准备,完全措手不及。
设计思维创新资深导师王可越教授在《创新化生存》中写道:在这个快速不确定的时代,唯有创新才能生存。
在书中,他从反思、感受、洞察、创意、行动5个方面,分享了如何在不确定的时代创新化生存的理念和方法。原本只打算择取要点写一篇书评,但阅读过程中发现,每个环节都给我带来了不少启发,所以决定各个击破。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如何通过反思实现创新化生存?
所谓反思,顾名思义即思考过去的事情,它的本质是自我审视和批判 。反思意义在于,总结过去,指导未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反思?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
1.你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一定是对的吗?
西方有句谚语:如果你手里有一把锤子,所有东西看上去都像是钉子。
意思是说,人往往习惯于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看待和思考问题,也因此容易被蒙蔽。这就是思维定势。
电影《摩登时代》中,卓别林扮演了工厂里一个拧螺丝的工人,因为每天都在流水线上拧螺丝,时间久了,卓别林看到什么都觉得是螺丝钉,甚至妇女身上的纽扣都成了他眼里需要紧一紧的“螺丝钉”,总忍不住想要上去拧一把,结果闹出了许多笑话。
尽管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帮助我们获得生活经验,提高效率,但却会造成思维的偏狭,使我们对其他的东西视而不见。
心理学中有个“回音室效应”,意思是说,在回音室效应的作用下,许多人自然而然地以为,接受到的信息就是可靠信息,不会对其进行怀疑和批判性思考。
最典型的一个故事就是当听到百姓饿死的消息时,晋惠帝反问:“何不食肉糜?”,用大白话来翻译一下就是:他们为什么不喝肉粥?
因为不了解民生民情,沉溺于皇宫里锦衣玉食的生活,晋惠帝闹出了让人啼笑皆非的笑话。
回音室效应还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典型的比如社交媒体中的回音室效应,我们通常会以社交对象作为媒介来源并因此推己及人。
举个例子,因为我这两年一直在读书写作,因此认识了不少同行朋友,这些朋友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读书都比较多,有些人一年读好几百本,所以我一直以为自己这个阅读量根本就是很平常的。
最近分享自己的阅读情况,结果没想到遭到很多网友的口诛笔伐,他们都觉得一年读100本不可能,认为我在吹牛,这时我才意识到, 一年不读书或者读不了几本书的人其实大有人在,自然也就无法理解一年读100本书是什么概念,而我也很难理解那些平时不读书的人。
因为圈子不同, 彼此之间互不理解,容易把自己小圈子的特定情况当成普遍状态,这显然陷入了偏狭。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陷入思维定势,拥有更开阔的思维呢?3个小建议:
第一,广读书,通过接触多元化的信息打开视野。
第二,学外语。外语是通向另一种文化的钥匙,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新的视角。
第三,和各个领域的牛人接触。牛人之所以为牛人,必然有他与众不同的特质,多和他们交流,你的思路也会因此大开。
2. 你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动画片《超级肥皂》中讲了一个很于意思的故事:
商家推出了一款能够漂白一切的肥皂,用了这款肥皂,所有的衣服都可轻松变成白色,于是很多用户争相购买。
可是当每个人都穿上白色时,商家又推出染色肥皂,可以把白色变得五颜六色。结果,彩色又成为了人们追逐的目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大多数人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只是在盲目跟随他人而已。
现在线上学习非常便利,很多人于是各种囤课,恨不得能通过网络学习炼就十八般武艺,可是问一问自己,有多少课认真学了呢?又真正打造出核心竞争力了吗?
著名作家阿兰·德波顿曾说,
“过多地关注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使我们把自己短暂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破坏殆尽。”
为了塑造一个好学上进的形象和幻想中无比努力的自己,最终我们却让自己陷入了焦虑和困惑之中。
日本整理大师山下英子认为,只有当我们舍弃掉那些不适合、不需要的物品时,我们才会有真正的快乐。也就是“断舍离”。
其实,我们不仅要在物质上“断舍离”,更要从精神上“断舍离”。
一个人要想真正有所作为,那么就选定一个方向,脚踏实地地努力,不要今天想走这条路,明天又想着尝试另一个方向,不停地变更赛道,最终往往一无所成,又何谈突破和创新呢?
这段时间,哪儿也去不了,不如静下心来学习一门技能,写作、设计、手绘…别怕辛苦,相信疫情期过后回归职场,你将不会后悔这段时间所付出的努力。
所以,只有当我们开始反思并理清自己真正的需求,学会专注和聚焦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不断提高创新化生存的能力。
3.你会给他人贴标签吗?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刻板印象”,意思是说,人们往往会根据已有的认识和经验去判断他人和事物,并贴上一个特定的标签。
“不宽容与偏见,通常源于对他人的概念化解读。人们随意品头论足,却不认识一个真的德国人、犹太人。”
给他人贴标签是偏见和狭隘产生的开始,殊不知,人性复杂,岂能用一个单薄的词语和概念来指代?
德国人也不见得都是纳粹党,犹太人也未必都是富翁。
刻板印象一方面能帮助我们快速筛选,降低做选择的成本,但另一方面也截断了我们从多维度思考的可能,自然难以创新。
避免陷入刻板印象,提高创新力,关键要改变看待问题的角度。
举个例子。很多人觉得坐飞机很无聊,缩短飞行时间这显然难度太大,但如果能换个角度思考,如何为旅客提供一些有意思的活动和服务?问题是不是就有了更多的解决方式?
比如,为游客提供可口的点心、更舒服的座椅、可供阅读的杂志书籍、电影等,当顾客有了更舒服的乘机体验和可供消遣的方式,难捱的时间会不会因此仿佛流逝得更快了?
当我们从多元化的思维看待问题的时候,创新力也就因此而产生。
04.
王可越教授在《创新化生存》中写道:
“你是自由的,同时又是被认知(观念)限定的。”
我们所处的环境、文化,以及自小所接受的知识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我们,但也限定了我们。
所以,经常自我反思,保持开放和理性,努力探索,不迷信,不盲从。
时刻保持精神觉醒和逆流而上的勇气,才有可能在这场猝不及防的震荡中,实现创新化生存。
作者:笑薇,早起践行者,一对一写作教练,多平台签约作者,青云计划获奖者。
更多文章:
美到惊艳,大学两度退学当明星,26岁嫁给文豪,离婚后成为作家
11岁成孤儿,31岁变身时尚女王,还有谁的人生比她更传奇?
她17岁前从未上过学,28岁成剑桥博士,却被父母视为“家庭叛徒”
《82年生的金智英》:婚后女性究竟有多难?读读这本书就知道了
运营1个月,月入5000+,我以亲身经历告诉你:做自媒体一定要趁早
书单|疫情防控期,读这5本书,悄悄变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