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宣传,有时让人挺无奈的。拿街边摊来讲,当初取缔说是好事,不扰民不阻交通,不用担心早上的叫卖声、晚上的喝酒划拳声,也减少了路边垃圾。也难怪在文明城评比中有专门条款,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以至于,在疫情防控稳定后,许多城市正在开展街边摊的整治工作,取缔了一些马路市场。谁成想,这边刚取缔,那边又说允许摊贩经营了,“庆功会”没开成,“平反会”先来了。
至于孰对孰错,没必要扯旧账,原来“路边摊”的取缔,是因为当时产生了扰民的问题,取缔受到周边居民的好评,街道的整体形象提升。现在的回归,也是民生的需求,摊贩们也要生活,而摊贩的存在也有其便民之处。下班途中经过熙熙攘攘的菜市场,也是充满烟火气的存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人们常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能在街头小摊中体现出来。
“街边摊”的回归,并不意味着复原,重新回到早上叫卖声、晚上划拳声的时代,固然让摊贩有了生计,却又让普通百姓少了安宁。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显然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虽然“一刀切”的取缔,最为省事,但已经被事实证明这样做不合适;倘若“大撒把”不管,显然也不行,如何让街边摊生计与周边居民的生活相伴相向,是“街边摊”能否存续下去的关键。
“街边摊”的回归,意味着管理要升级,防止再走回扰民的老路。如早晚几点出摊、几点撤摊,叫卖声如何控制,卫生怎么清理,哪些路边可以出摊,哪些路边不可以,那些自发形成的市场该怎样规范等等,从一开始引导好管理好,让街边摊的生计和周边居民的生活都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