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领导下,湖北省众多高校不仅为“湖北省高校心理援助服务队”派遣心理专家,同时也面向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服务,构建了一个又一个温暖的心理港湾。本报“心理抗疫 专家行动”专栏开设“高校担当”子栏目,介绍部分高校的抗疫心理健康工作经验和成效,为其他学校提供参考。今日聚焦华中科技大学。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华中科技大学高度重视,精密布局,统筹资源,科学应对。不仅迅速组织经验丰富、专业扎实的11位心理专家加入一线心理援助服务队。还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教育、咨询、研究的心理助人工作,与学生心心相印,共度难关;教师间互相鼓励,交流督导。确保了心理战“疫”实施的预见性、科学性和精准性。
一、心理科普,增长自助知识
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系列心理调适文章,截至3月19日,发送推文47篇,阅读量31267人次。推文均为原创,主题包含“新型肺炎心理调适系列”“学子心声”“师说心语”“《新心》读书会实录”“我手写我心”“咨询师手记”等。内容包括“应对恐慌”“疑病三连问”“音乐治疗心理学相关的自我调适”“除了唱歌,我们怎样调节情绪?”“@全体老师、同学的心理健康服务信息”“疫情期下发展新的应对方式”“开学了,你需要一份仪式感”等。
二、心理咨询,缓解情绪压力
自1月26日起,学校专职心理老师每天通过9个咨询QQ与1条热线为有需求的同学提供专业服务。截至3月19日,共为367人次提供心理咨询。咨询主题包含:焦虑、疑病、恐慌等情绪;对目前及未来学习与生活的担心;精神、心理疾病;被歧视、信息被泄露;与疫情无关的心理困扰等。学校对本人或家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除了给予他们1000-5000元困难补助外,还主动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援助,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和支持。
三、心理调研,助推教育工作
为了解不同时期内学生在认知、情绪、躯体、行为等方面的应激反应,学校先后两次对4万余名学生的心理状态开展问卷调研。
学校在1月29日-30日开展了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高校学生心理应激”调查,共有19389名学生参与。
在2月17日开展了 “新冠疫情隔离期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共有24681名学生参与。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学生整体心理状态是稳定的,有部分学生或其亲属感染新型冠状肺炎,有些学生在这场抗疫运动中获得了成长,对生命有更积极的看法。
学校通过调查,精准施测,推出相应推文,开展心理工作,提供求助渠道。通过“学子心声”征文活动,征集学生的宅家生活分享,引导学生如何安排生活学习,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网络团体(个体)心理辅导与治疗。
(栏目统筹 许明超)
温馨提示:由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专家服务队负责的心理援助热线4007-027-520每天9:00-21:00可以拨打。您也可在微信“武汉微邻里”公众号“心理辅导”上留言,或在楚天都市报“看楚天”平台上申请免费心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