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8时51分
迎来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
春日渐远,夏日初来
天文学中
立夏是夏季开始的标志
蛙声蝉鸣,草长莺飞
绿肥红瘦,云卷云舒
万物开始奋力生长
一年中最热闹的季节就要来了
春意藏,夏初长
立夏节气在战国时就已确立,它预示着季节的转换,是一年之中夏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夏日的清风拂过,携着春日的最后一丝慵懒,给大地披上了新的绿装。夏虫初鸣忙栽秧,槐花新绽柳成荫,一场阳光与热闹交织的盛夏就在眼前。
立夏三候
一候蝼蝈鸣
立夏可听到蜊蜊蛄在田间的鸣叫声
又有人说蛙声
二候蚯蚓出
立夏时,大地上可看到蚯蚓掘土
三候王瓜生
此时
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在这一节气中,你会首先听到蝼蝈在田间鸣叫,接着大地上的蚯蚓帮着农民翻松田间泥土,王瓜的藤蔓开始日日攀长,这便是立夏时的物候景象。
立夏竟是礼俗节日
立夏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一个传统的岁时礼俗节日,周代在立夏这一天,天子要率三公九卿和众大夫,到城南郊外迎夏,并举行祭祀先帝祝融的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汉代也沿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载:“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歌《朱明》,舞《云翅之舞》。到宋代,礼仪更趋繁琐。至明代始有“尝新风俗”。
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载“立夏取平时曝晒之米粉春芽,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叠,相互馈送”。并用柳枝穿果叠作小儿食品,江浙一带还有立夏吃花饭的习俗,也有叫“吃补食”。民间习俗还有“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说立夏时吃鸡蛋鸭蛋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耐暑。有的立夏食笋,有的立夏喝酒,都是赶在节日这天,名曰“立夏见三新”,南方地区旧时逢立夏日,各家蒸新茶,并配以各种水果,馈赠亲戚邻居。
诗词话立夏
“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生机,“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色彩,“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旋律…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夏天写下了动人诗篇。“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让我们一起走进夏日古诗词,感受或清爽,或热烈,或慵懒的夏天!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正值初夏,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诗人安家乡间,正是初夏时节,乡间风光好不悠闲。池塘里水满时就看着白鹭们嬉戏,那幽深的青草处,青蛙不停鸣叫,到处都是生机勃勃。
《久雨喜晴明日立夏》
明·胡俨
一月厌雨声,忽逢今日晴。
春从花上去,风过竹间清。
睡美新茶熟,身闲野服轻。
近来多坦率,客至倦逢迎。
雨下了一个月,今天忽然天晴了,可喜明天就是立夏了。春花要离去了,夏日清风要过竹而来。这样的季节,真是适合的睡觉,悠闲的,有客人我都懒的去逢迎了。
《初夏即事》
宋·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石桥和茅草屋绕在曲岸旁,溅溅的流水流入西边的池塘。晴朗的天气和暖暖的微风催生了麦子,麦子的气息随风而来。碧绿的树荫,青幽的绿草远胜春天百花烂漫的时节。
食溯长安 畅意人生
穿越千年相遇
醇正长安厚味
戳下方图片
凉皮安排起来!
精品文创产品官方售卖平台
编辑:梁骋凯
校对:牛梦婕
责编:海里扬
初审:陈思羽
终审:苏 岚
本文转自文化曲江官方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