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飘然而至。
回想千禧之后的这20年,除了身上贴了50斤膘,头发花白了一些,我还有哪些变化呢?
也懒得花费脑力去总结了,干脆写个流水账来个回忆杀算了。感觉记忆力越来越下降,写下来也许有助于预防痴呆:
2000年,第一次高考,连专科线都没上,无心关注千年虫,只想着自己失败的人生,以及未来何去何从。
被老妈发配到西安建筑工地上打工,不到一个月体验,身心备受摧残。接到家里电话,就像接到圣旨一般,屁滚尿流地进了一家私立学校补习。
那一年,心无旁骛,吃着学校丰盛的自助餐,早起晚归,自发去操场锻炼,常常梦到对不起家人,就翻身去学习了。
2001年,第二次高考,狗屎运大爆发,比第一年提升了160多分,超过重点线十多分,考上了一所遥远的211——广西大学。
其实,语文、文综接近满分,英语和数学仍惨不忍睹,算是发挥出了正常水平。打破了老师说的偏科不会有好成绩的魔咒,自此有了一个经验,很多不可能都是可以打破的。
大学报道的第二天,9.11事件,在饭堂电视上看到触目惊心的画面,有人欢呼,有人神伤。
第一次看到互联网上活跃的BBS里,各种角度的讨论,第一次见识了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言的盛况。
2002年,老师说,记者应该是个杂家,我们这些新闻系的,也没怎么指望从课本上学到更多。社团活动很多,参加记者团,练练写作。
此时最关心的,还是生活费,跟同学先是贩卖邮票、信封,后来电话进了宿舍,201、301电话卡火爆,贩卖了一段时间,发现获得的利润刚好够自己煲电话粥。
感谢那些异地恋们,你们启发了我第一次生意头脑。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家都用msn、QQ异地恋了,我们的生意也就不存在了。
2003年,我真的喜欢母校,宽松、自由,我们班的同学也很不错,经常组织出去玩。让我这个乡下人,第一次看了大海,每逢节假日就跟着他们去公园玩。
我不像一些同学是考了高分被调剂过来的,我是使出吃奶的劲考上的,超出了我的预想,所以倍加珍惜。在各种玩的同时,爱上了尼采等一众哲学家。每次三心二意地要到图书馆把英语补上,最终英语书成了容嬷嬷的针,让我对哲学、历史、社会科学读得如痴如醉。
新闻专业重实践。那一年,还去广西电视台实习,跟着做CCTV模特大赛西南赛区,记得那一年南宁妹王鸥是分赛区冠军。那时候害羞,每天穿梭在比我高、穿的也少的美女堆里,眼睛都不敢乱看。
2004年,家里还有两个要上学,我申请了助学贷款,也申请了勤工俭学。刚开始在餐厅给同学们上菜、抹桌子,刚开始还自尊心强,很不好意思,后来就练出来了。再后来,一直到毕业都在当校报编辑、记者,每月250元的补助,算是自给自足了。
那时候,一碗螺蛳粉两块多,一顿饭两荤一素不到5块钱。早上还有一元一碗的素粉,油炸黄豆特别好吃。
2005年,毕业之年,半年都是在实习,先后去了南国早报、西安晚报实习,独立写了不少大稿子。想留在老家,但是递了简历,过了一年才给我打电话。
那时,考进了广西日报社的南国早报,当上了一名见习记者。进去还是蛮残酷的,100多人考试,只录取20个,半年见习期,最终只留一半。
2006年,在外出差,主任说,以后稿件上,不用写见习记者了,直接写记者。我和同学+同事小苑,差点高兴地蹦起来。
2007年,那时候是报业的黄金十年,报社机制是多劳多得,努力就挣得多。当时手上才有两万块,东拼西凑搞到六七万,按揭了一套房子。那时候房价才三千多。
2008年,汶川地震,几个同事都去了一线,我正好有个机会去,但领导有些犹豫。有人给我出主意,让我仿照她的偶像唐师曾,写一封请愿信。我写了,果然感动了领导,去到了灾区一线。在安置点,我见证了地震让很多家庭的悲欢离合,也见证了全国人民的爱心互助。
2009年,南宁第一条地铁开工,我开始接手交警线,整天帮大家探路线,怎么绕行最便捷。经常在版面上画大大的绕行路线。N年后,这个工种直接被高德地图取代。还是智能互联网更厉害,因为我画的很多绕行线路,大家都去走,一样的拥堵。不如地图app,实时监测+智能推荐,更加人性化。
2010年,当初建议我写请愿信的姑娘,成了我的新娘。我们搬进了新房,此时房价已经翻了一番,多亏买的早,不然老婆都不好找。微博元年,开始玩腾讯微博,粉丝蹭蹭涨。
2011年,职业瓶颈期,跟三个同事当背包客,用婚假去旅行。青海、西藏、四川跑了一圈,心灵没被洗涤,但是时不时出去玩一下,正好劳逸结合!
2012年,肥了好多年,试图喜欢篮球、足球、羽毛球,但都没坚持下去,唯独骑上自行车后,就狂热爱上了。把南宁周边全部跑遍,还去骑了中越边境、环海南岛等。
2013年,腾讯微博20多万粉丝,做了一些公益活动,转发了不少好人好事,被邀请到北京领奖。是一位南方周末的前辈、后来转行到腾讯的陈菊红给颁发的奖。这个最佳运营奖到手后,腾讯微博就慢慢不行了。
当时腾讯推出腾讯微视,但是那时候网络的速度,还不能支持短视频的大爆发,一直不温不火。我记得我的一条微视,突然大爆发,浏览量大增,一看原来是谢霆锋和林心如转了我那条微视。3年后,抖音崛起,微视奋起直追,但是始终风头上不去。
2014年,最后一次参加微博大V活动,去宣传山城重庆。有很多微博上海量粉丝的大V,相比之下,我简直就是个小虾米。但是这一次,对我的价值观冲击也很大,近距离接触有些大V,觉得还是有些言行不一的,有时候就像个观点贩子。
最让我三观全毁的是,当时一左一右两个大V,观点上绝对对立的,相隔几个阿里亚纳海沟。但那一次认识后,竟然不知什么时候在一起了。左的那位,后来去了美利坚,变换了“话”风,开始鼓吹起另一种观点来。而那个以右自居的人,去年也被抓了起来。
这件事,真的让我很幻灭,对于网上有些人的言论,开始有了警惕心。隔着屏幕的文章、观点,太容易被打扮了。
2015年,转岗做了小记者周刊主编,成了孩子王,整天想办法拓展各种青少年活动,让孩子们在课余开心一些。这一年,儿子出生。
2016年,折腾各种青少年拓展活动,带孩子们去国外、省外游学,跟孩子们在一起,才发现教育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2017年,从做了12年的报社辞职。一个人,一辆摩托车,88天骑了3万里路。走了11个省,去了一直想去的新疆,见到了很早都想见的雪山、戈壁、沙漠……碰见过狼、在无人区露营等等,经历了很多别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
我妈说,小时候我就吹牛逼,说要骑着一匹马仗剑天涯。这次算是实现了,用摩托代替了吃草的马而已。
2018年,初尝体制内外的不同。努力适应体制外无依无靠,只能靠自己和团队的生活。虽然不容易,但却在步入不惑之前,给了自己提供了突破的机会。
2019年,做了咕咕狗的企业文化大使,全年都在围绕企业文化里的一句话,在思考自己和世界的关系。这句话就是:“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做了高校的兼职教师,全年带了8个班级近200个学生,实践着一个很有意义的教育理念: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20年感觉很长,但是一个小时就写完了,就像人生一样,倏忽一下就奔四了。
最近的思考:这20年,是个人小命运的折腾,随着阅历的增加,下一个20年,应该善用个人的积累,将个体命运与社会命运结合起来,做些更广泛、更有意义的事情。
生命不可逆地老化,并最终走向死亡,所以应该抓紧时间,用它来创造价值,书写更大的意义!
祝大家新年好,2020年第一天,一起回过去,为下一个十年立个flag,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