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播到第七期,傅园慧的表现惹来一众争议。
洪荒少女又踩到了什么雷?
事发于元旦的一场家庭聚会。
这场聚会由傅园家做东,邀请亲戚们吃饭。约定10点开始的饭局,直到12点,人还没到齐。
原本就没吃早饭,饿着肚子,百无聊赖地等了两个小时的傅园慧,再也忍不住了,她愤而起身,一声大吼:“他们好了没啊?”
这一吼,惊呆了节目里的嘉宾,也在观众当中激起千层浪。
网友评论两边倒。
有人指责傅园慧被父母宠坏了;有人说她情商低,再怎么样也该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
也有不少网友支持她,肯定她,称赞她,认为她耿直,做了大多数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
我们不去争论傅园慧的发怒行为,究竟合不合适。
作为真人秀节目,也不排除节目组后期剪辑,或者特意安排人物冲突,引发大众关注的可能性。
单说“迟到”这个行为本身,它的背后,意味着什么?
我跟一位朋友关系不错,平常也会时不时地约出来一起吃个饭。
可是,每次约好时间以及碰面的地点后,基本都是我准时到达,而她总是会迟到一会儿。
有时,她也会解释一下迟到原因。
帮儿子在网购东西,没注意看时间;
早上临时约了房产中介去看一下房子;
在做家务,一做起来就耽搁了出门时间……
起初,我并不在意。
想着大家是朋友,关系好,要多包容。再说,不过是多等一会儿的事,也不能太计较。
可渐渐地,次数多了以后,我的态度改观了。
为什么一个人会在约会时经常迟到?
透过现象看本质,说白了,你不是她特别重视的人。
试想一下,如果是公司老板约你见面,你会迟到吗?除非,你不想要这份工作了。
如果是你心心念,暗恋了许久的人要见你,你会迟到吗?
友情也一样,假如对方在你心里,是个十分在意的朋友,你怎么可能每次迟到?
偶尔迟到一会儿,大家都能理解。
毕竟可能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车子爆胎了,路上堵车了,临出门正好遇到一件必须赶着办的事等等。
可是迟到时间太久,像傅园慧家的这次家庭聚餐,一等就等了两个多小时。
或是当迟到频率增长到多次,甚至几乎每一次的时候,除了说明对方不重要以外,还有什么更合理的理由?
总不能说,因为我们关系太好了,所以,每次让你多等一会,你也不会介意。
对不起,我介意。相信大多数人,也是介意的。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原本有别的事情可做,但我愿意抽出时间来见面,大家一起吃个饭,聊聊天,也是为了延续这份友情。
而不是为了像个傻瓜似的杵在冷风中,望眼欲穿地等着对方的身影出现。
以往,面对朋友的迟到,我总是以“没关系,不着急!”“你慢慢来!”作为安慰,显得自己通情又达理,但心里真正想说的,决不是这两句。
因此,我倒是挺能理解傅园慧,她说出了我想说却不好意思说的话。
对于见面迟到这种事,台湾作家刘慵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它不但表现了自己的不准时,也表现了对别人的不守时,更严重的是,它表示了对别人的不尊重。
关于迟到,刘慵在自己的著作里,谈到年轻时候经历的一件小事。
刘慵跟朋友约吃饭。
比约定时间迟了半个小时,可朋友还迟迟没现身。
那个时候又没手机,联系也不太方便。刘慵只好自己先吃,正餐吃完,吃到附餐了,才见朋友满头大汗地冲进餐厅。
朋友迟到的理由是什么?说出来也是令人无语,他说自己忘了,怪就怪在太早以前就约好。
刘慵半开玩笑地怼了回去:“要是总统在一年之前就约你,你也会忘掉吗?”
朋友居然不生气,嘿嘿一笑:“当然不会忘,天天都会想一遍嘛!”
所以说么,这证明了什么呢?
证明了一个人不守时,是因为他没把别人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