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观察者网查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网站发现,截至4月11日,已有46家工厂位于中国的企业所生产的口罩获紧急使用授权(EUA)。其中既包括3M中国这样的外商独资企业,更多的则是奥美医疗、比亚迪、中鼎检测、永泰三联、金纳尔医疗等中国本土生产商。
观察者网梳理发现,在上述获得紧急授权的企业中,使用中国KN95标准生产口罩的达到26家。值得注意的是,半个月前的3月28日,FDA为缓解美国医疗防护装备的短缺,紧急批准了欧盟和5个国家(澳大利亚、巴西、日本、韩国、墨西哥)认证的非N95口罩,但中国产的KN95口罩却未获紧急授权。此举也被美国媒体质疑背后有“政治因素”。FDA网站上一份更新于4月11日的文件显示,共有46家工厂位于中国的口罩生产商获得EUA。除3M中国、Creative Concepts等外资企业外,剩余的则是遍布中国各地的本土生产商,产地包括湖南、浙江、广东、福建、天津、四川、山东、江苏、河南、上海等。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此番向中国企业提供EUA授权之前,已经有过多次“变脸”。3月17日,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官网明确指出,美国民众在物资不足的情况下,可使用其他部分国家标准的口罩,包括中国KN95或KN100口罩。
不过,FDA在3月24日公布获得EUA授权的他国标准口罩清单时,中国口罩被排除在外。3月28日,FDA为缓解全国医疗防护装备的短缺,紧急批准了欧盟和5个国家(澳大利亚、巴西、日本、韩国、墨西哥)认证的非N95口罩,但KN95口罩仍然没有获得紧急授权。4月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此事称,当前疫情形势下,口罩是各国急需物资,中国国内的需求量也很大。中方企业正在开足马力、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生产,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尽量为各国防控疫情提供保障。的确,抗疫物资供应还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产品的认证标准差异等具体问题。但这些问题不应成为抗疫物资合作的障碍。随后在4月2日,FDA一名官员透露,由于美国个人防护装备短缺,他们不禁止进口中国的KN95口罩。但是,尽管KN95口罩被允许进口,但使用者仍要承担风险。与通常认证的设备或紧急情况下授权的设备不同,KN95口罩没有联邦政府提供的任何法律保护或其他支持。(观察者网 吕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