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瑞幸咖啡发布公告,承认伪造财务数据,伪造交易价值大约22亿元人民币。当天,瑞幸咖啡多次触发熔断,暂停交易,并最终以6.4美元收盘,跌幅超75%,市值蒸发近50亿美元。
瑞幸咖啡造假的22亿元金额相当于Q4的全部营收,也相当于2019年瑞幸咖啡全年营收的43%。
不过瑞幸咖啡的门店这两天却生意爆棚,大家都想尽快把手上的1.8折券用掉。
有的瑞幸咖啡门店甚至挂起了下面这样的招牌,真的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关于瑞幸咖啡的分析文章已经铺天盖地,我就不再重复堆叠了。
很多文章称瑞幸是“国货之光”,“割资本主义的韭菜补贴国内人民喝咖啡”,“美帝资本主义韭菜收割机的良心企业”,不一而足。什么时候骗子都可以这样理直气壮了,其中大多是水军带节奏,跟严肃的财经分析无关,娱乐一下即可,不必当真。
瑞幸的游戏玩不下去,不禁让我回想起上一个互联网界的故事大王,“下周回国贾跃亭”的生态化反战略。
万达、海航忍痛甩卖资产的故事,以及上个世纪垮塌的德隆系,历史何其相似,瑞幸背后的神州系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神州系主要由神州租车、神州专车,神州买卖车,神州车闪贷以及宝沃汽车等企业组成。
“神州系”的布局始于2007年,当时陆正耀不甘上一个创业项目UAA(联合汽车俱乐部)的失败,将剩余资源整合,创办了汽车租赁公司神州租车,但因为次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神州租车的发展并不顺利。
2010年神州租车获得了联想的12亿元投资,当时的联想投资(君联资本的前身)总监刘二海是陆正耀的老相识。此后神州租车迅速开启烧钱模式:斥资六亿买新车,并将租赁价格下调了30%-50%。2009年,神州租车的车队规模尚不足700辆,2011年底时已达到26000辆。
2012年1月,神州租车启动美国IPO进程,由于认购不足,神州租车正式宣布撤回上市申请。2012年7月,神州租车获得华平资本黎辉2亿美金的大额融资,继续其烧钱故事。2014年9月,神州租车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首日报收10.96港元,涨幅为28.94%。
2015年,网约车成为最大风口,就在滴滴和快的激烈竞争之时,陆正耀依托神州租车的车辆,以B2C模式布局网约车业务,推出神州优车。从2015年到2016年,神州优车先后引入华平投资、云峰投资、中金公司、浦发银行等多家投资,总融资额超过100亿元。
2016年7月,创立不到两年的神州优车登陆新三板,上市首日股价大涨,市值突破400亿元,被称为“新三板股王”。但之后年报巨亏36亿,加上上一年的亏损,神州优车两年净亏损合计73亿元。
神州优车拓展了三大业务,车及租车属于出行,买买车属于汽车电商,车闪贷属于汽车金融,全部处于亏损中。
为了摆脱困境,神州系盯上了咖啡,“神州系“的资本“铁三角”(陆正耀、刘二海、黎辉)全力All in,黎辉的大钲资本和刘二海的愉悦资本都是瑞幸的重要投资方,此外,刘二海的前东家君联资本也出现在了瑞幸的A轮融资中。
2019年,神州系又盯上了造车,陆正耀以41亿元买下北京宝沃67%的股权,意图讲好神州优车的故事,实现“买车-租车-销售”的商业闭环。
宝沃汽车生产出来的车卖给神州租车,神州租车再把车租给神州专车,等租车和专车的车辆老化之后再交给神州买卖车,而神州车闪贷则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提供金融服务。
陆正耀及神州系在PPT融资上市增发的游戏里是高段位选手,不过他们做业务没有天赋,神州系没有一个业务是挣钱的。
瑞幸咖啡是神州系中唯一汽车体系外的公司,却承担了重要的分工,瑞幸负责从资本市场上拿钱,通过资本退出和供应商体系去补贴神州系,而神州系拿着瑞幸的钱继续搞扩张,再通过企业走账的帮助瑞幸冲业绩。
故事大王瑞幸=星巴克+SevenEleven+Costco+Amazon!!!
瑞幸为什么在现在这个时候爆雷?
其实还是人算不如天算,老天爷不给力。
今年年初,瑞幸先后拿到定增和并发了债券,手握几个亿美金的现金流,并不缺钱。但是,在今年一季度疫情的冲击之下,不仅瑞幸的业绩出现了下滑,神州系更是遭受到了重创,全国从租车和专车,从到新车和二手车,业务全部清零,也无法从市场上融到钱,于是神州系选择了断臂求生,把体系外的瑞幸咖啡直接抛弃。
神州系榨干了瑞幸咖啡的最后一滴血,幕后大佬们这次却都提前赚钱了,无怪乎陆正耀还可以“元气满满”。
前几天,瑞幸幕后推手之一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辞去了审计委员会委员职位;黎辉及大钲资本此前则通过两次减持大额套现,持股比例从14.06%下降到8.59%,套现2.32亿美元。
虽然瑞幸咖啡的管理层称自己从未出售过该公司的一股的股份,但他们已经通过股权质押方式套现。质押股份数量几乎占其拥有的全部股份的一半,按照目前价格计算,价值约为25亿美元。以陆正耀为首的创始人派系,整体股权质押率在50%左右。
而传说被瑞幸质押贷款中招的银行,是某个不能说的国资银行海外部,可能会涉及国有资产巨量流失。
不得不佩服,以陆正耀为首的神州系大佬这次算盘打得很精,不过遗憾的是,事情做得太绝,往往会反噬自己,神州系的崩塌态势已经暴露在世人面前了。
这次瑞幸公告中提到的造假主谋——公司COO刘剑,曾先后在神州租车、神州优车工作约10年时间。在瑞幸招股书中,董事、COO刘剑,竟然不持1股。他拥有47408股期权,行权价0.1美元,行权期限10年。
背锅侠小弟刘剑如果被以责任人起诉,可能要坐牢20年,收益和损失如此的不对等,如果谁说这个80后能承受下整个公司业绩造假的罪过,我是不信的。
当年安然公司造假案,安然公司被美国证监会罚款5亿美元,公司股票停止交易,包括公司CEO在内的几十人被提起刑事诉讼,而安然公司的投资者通过诉讼获得了71.4亿美元的赔偿金。
帮助安然公司进行财务造假的Anderson会计师事务所则被判处妨碍司法公正,直接宣告破产。包括美洲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团等三大投行被判向安然事件的受害者赔偿共计约50亿美元之多。
不是不报,报应只是还在路上。
根据美国法律,对于提供不实财务报告和故意进行证券欺诈的犯罪,要判处10年到25年的监禁,个人和公司的罚金最高达5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此外,审计机构(瑞幸的审计为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也可能会涉嫌犯罪,可能要面临严格的举证责任。
神州系的资本游戏已经玩了13年,但出来混,该还的迟早要还。对于瑞幸背后的神州系来说,这次事件后资本腾挪的链条已被彻底打断,各方会争相拿起放大镜来观察神州系公司的财务状况,神州优车在A股上市的目标更加遥不可及,陆正耀和伙伴们在二级市场套现的资本游戏难以为继。若得不到及时的输血,神州系里那些摇摇欲坠的业务恐怕支撑不了太久了。
除了神州系的崩塌可能是大快人心之外,会有多少无辜的机构和个人被无意卷入的漩涡?
参与神州系特别是瑞幸的投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这次可能一个都跑不了。
据wind数据,瑞幸咖啡截至2019年底前十大机构股东分别是资本研究全球投资者(Capital Research Global Investors)、孤松资本、Alkeon资本公司、美国银行、Melvin资本管理公司、瑞银、Darsana资本、瑞信、Janus Henderson和Sylebra资本。
瑞幸咖啡在赴美上市前投保了董责险,国内约有十多家保险公司以共保体的形式参与了此次承保,包括平安、太保、人保、中华联合,以及安联、美亚、苏黎世等国际险企。
面对即将到来的集体诉讼,无耻的瑞幸咖啡选择将董责险推向前台,向相关保险公司提出董责险理赔申请。
不过,保险公司无法承保被保险人的故意违法行为。在中国平安的董责险产品责任免除条款上,保险人对任何刑事犯罪或欺诈行为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而此次瑞幸咖啡所陈述的财务造假行为,一旦被监管或司法机构认定为主观的“故意”违法行为,那么,有可能不在获得理赔的范围之内。
瑞幸咖啡如果破产退市,其他受到惨重损失的有:
刚被小鹿茶(瑞幸子品牌)收割的国内中小加盟商;无法收到货款的中国供应商,包括店面出租方、装修工程方等;被拖欠工资的中国员工;向其贷款的国内银行;此外,还有在全球范围信誉受损的中概股公司,今后势必在融资上将遇到更严格的合规审查。
神州系的瑞幸爆掉相信只是开始,接下来国内很多高杠杆率的企业,都会遭遇到神州系类似的问题,直接被巨大的债务问题压死。尤其是房地产等传统领域,今年将会大割肉和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