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竭尽全力攻关,铸出科技尖兵利器战胜疫情——各地一线科研人员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王祝华 金凤 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王海滨 俞慧友 谢开飞 盛利 刘昊 雍黎

通讯员 柯秀香 许晓凤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一线科研人员,期望尽快运用科技的力量研发出狙击病毒的“利器”。

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对此,全国各地科研工作者纷纷热议响应,摩拳擦掌,愿竭尽全力攻关,铸出科技“尖兵利刃”,打赢这场战“疫”。

3月3日,科技日报记者对国内部分科研院所一线研究人员进行跟踪采访。

提振鼓舞

争分夺秒竭尽全力研发

“聆听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感到非常振奋,深受鼓舞,将会继续一步步深入科研,争分夺秒研发出更多应对这场战争的‘武器’。”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主任丁胜表示。

愿竭尽全力攻关,铸出科技尖兵利器战胜疫情——各地一线科研人员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人员正在紧张攻关中

山西医科大学副校长解军说:“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看望奋斗在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心中既温暖又振奋。作为医学研究战线的一员,疫情出现时,也感到了压力和责任。山西医学科技工作者一定能在疫情斗争中取得优异成绩。”

“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战胜疾病的第一法宝。无论过去、现在、将来,科技将时刻代表人类的进步。作为一线的科研人员,我们非常感谢习总书记的关怀。”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陈真诚说。

愿竭尽全力攻关,铸出科技尖兵利器战胜疫情——各地一线科研人员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陈真诚教授团队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现场快速检测试纸产品展示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肯定了广大科技工作者拼搏奉献的优良作风和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为科研工作者开展攻关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福建省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科研攻关工作专家咨询组组长、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夏宁邵教授说。

“抗击疫情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重庆医科大学肿瘤免疫基础与转化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金艾顺教授说,习总书记的讲话道出科研工作者的心声。“习主席的讲话为我们今后的科研指明方向,明确科研工作者要面向临床、面向社会需求和国家需要。”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教授李志裕进一步说。

湖南省防治专家组组长、防治新冠肺炎战时中医科研攻关首席专家之一陈新宇表示,“总书记讲话里谈到要做好中西医结合和中西药并用,我们在此次疫情实战中有很深的感受。”他告诉记者,湖南治愈率走在全国前列,这与湖南最早启动中医药防治,最早实行中西医结合联合诊治有关。

愿竭尽全力攻关,铸出科技尖兵利器战胜疫情——各地一线科研人员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海南省药物研究所所长侯世封(右一)正给孵化企业介绍生产线

海南省药物研究所所长侯世封表示,“作为海南省级的药物研究科研部门,药物所也处于战役第一线,深感责任重大。药物所全体人员将始终贯彻落实中央讲话精神和工作部署,发扬斗争精神,勠力同心、只争朝夕,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

“医学科技工作者必须要有历史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医生护士是抗疫一线战士,医学科技工作者要为他们提供尖兵利器;医生护士的战场在病房,我们的战场就在实验室。” 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黄爱龙教授团队的汪德强教授说。

愿竭尽全力攻关,铸出科技尖兵利器战胜疫情——各地一线科研人员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重庆医科大学试剂盒研发团队在研发中

在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李歆看来,“总书记提出协同推进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作为医药高校科技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要坚定信心,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更多科技支撑。”成都中铁科学研究院技术中心一线研发人员赵阳说。

愿竭尽全力攻关,铸出科技尖兵利器战胜疫情——各地一线科研人员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3月2日四川智慧门禁系统进行测试(科技日报记者 盛利 摄)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带头人陈真诚表示,“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我们将做好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防护措施,带领生物医学工程团队开发出更多益于生物安全的医疗产品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

艰苦努力

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科技战线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有关部门组成科研攻关组,确定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主攻方向,夜以继日深入研发,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在检测试剂盒方面,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林峻在疫情暴发之前,便完成第一代检测试剂盒开发,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他又带领团队完成2项新技术的研发,并通过产学研合作,联合生产企业迅速推出疫情一线急需的新产品;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黄爱龙教授团队在很短时间内成功研发出新冠病毒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成为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化学发光法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产品;山西医科大学副校长解军团队初步配制成试剂盒产品,完成自动化病毒核酸提取系统,仅需25分钟。

针对体温检测只能检测已有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需要相关配套设备且时间较长的问题,在广西科技厅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科技攻关专项的支持下,2月12日,经过多次试验筛选出最佳的实验配方和合理的制备工艺,陈真诚教授团队成功研制专门用于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纸,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等定点医院进行批量临床样本测试,检测仅需10分钟,目前该成果已初步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正在加紧报备国家医疗器械三类注册申请。

对目前血浆治疗有效但来源有限的情况,重庆医科大学肿瘤免疫基础与转化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金艾顺教授团队启动‘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制备和防治策略’应急项目,抗体药物可以用于危重患者的治疗及医务人员和患者接触史者的预防,为新冠肺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策略,同时也用于诊断试剂开发。

愿竭尽全力攻关,铸出科技尖兵利器战胜疫情——各地一线科研人员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GHDDI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在针对新冠病毒开展攻关

由于研发新的药物尚需时日,基于“老药新用”的核心策略,清华大学药学院和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共同针对新冠肺炎进行已有药物的筛选。“一个多月以来,我们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高通量筛选等先进科技手段,犹如从兵器库中找到可以上战场的武器,对1.2万多种既有药品逐一迅速筛选,通过不同思路手段锁定一匹老药,将其运用到临床上,随着对新冠病毒认知不断了解,如病毒中关键蛋白的结构功能,重症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哪些组织器官受损,我们不断对药物进一步探索筛选排序,找出精锐利刃,推荐给一线临床与病毒较量。”丁胜介绍说。

结合研究,李歆表示,今后要加强对应急药品、应急医疗器械、疫苗等产品的科技工作的重视,力争将新一代测序、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新技术应用到应急医药产品的研发中去。

据介绍,福建省科技厅、厦门市科技局分别通过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应急攻关项目支持厦门大学,从减毒载体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两条技术路线开展新型冠状病毒候选疫苗攻关。其中减毒载体疫苗被列入国家应急专项项目,为全国疫苗应急研发5条技术路线之一。

“目前,我们新研发的集人脸识别、红外人体测温技术、口罩佩戴识别、安全帽佩戴识别等为一体的‘智能人安全门禁系统’正进入试用阶段。”成都中铁科学研究院技术中心一线研发人员赵阳说,该设备将广泛适用于建筑施工、工厂、酒店等人员密集型复工行业,特别在人员流动大、活动密集场所。”

协同作战

综合多方力量提速进程

大年初一伊始,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教授李志裕就翻阅文献,进行药物研发,带领团队连轴转了20多天,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新冠疫情发生以后,中国药科大学统筹协调多方资源,全力以赴做好科研攻关。2月初,学校围绕新冠肺炎感染的致病机理、快速检测、免疫调控、虚拟筛选、药物设计及中西药防治等相关重大科学问题,启动了12项应急专项项目。

愿竭尽全力攻关,铸出科技尖兵利器战胜疫情——各地一线科研人员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教授李志裕在研发中

山西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李琦介绍,为高效有序地推进应急科技攻关,山西省先后启动三批20个应对新冠肺炎防治科研攻关项目,广大科研人员围绕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有效药物筛选、病毒溯源和中西医结合等领域,争分夺秒,全力开展应急防控技术攻关,取得了一些阶段性进展。与卫健部门共同立项,启动建设“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与诊治”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为科学高效做好我省疫情防控、临床诊断和治疗增添了科技利器。

愿竭尽全力攻关,铸出科技尖兵利器战胜疫情——各地一线科研人员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方(中药方剂)可万千,法(中医治疗法则)只一法。病毒可千变万变,中医法却不变。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陈新宇说。他带领团队做的“湖南省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研究”,入选湖南省启动的“抗击新冠肺炎应急专项”首批项目,主要围绕建立中医药防控理论体系及中西医结合诊疗NCIP临床诊疗数据库,观察和总结新型中医药防治理论体系临床有效性等展开。

海南省药物研究所所长侯世封介绍说,自从海南省实施药品、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后,海南省药物研究所集中力量建设生物医药研发孵化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生物医药研发孵化基地。此次,研究所将在海南自贸港政策的引领下,加强国际协同与合作,为国内外医药研发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服务。

丁胜介绍,为了避免研究重复,1月27日,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正式向全社会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开放相关技术平台和药物研发资源,包括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和多个化合物分子库,计算化学和药物虚拟筛选平台以及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和大数据分享平台和其它新药研发能力,旨在与社会各界共同加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研发。截至目前,已陆续收到国内外上百家科研单位、企业和研究人员提交的合作申请,经初步认真遴选,已与其中多家机构对接、推进相关研究。

此外,针对新冠病毒研究的一站式科研数据与信息共享平台“Targeting 2019-nCoV”1月28日正式上线并即时更新,内容涵盖新冠病毒全球研究进展实时跟踪,新冠状病毒靶点分析、3D建模数据,以及冠状病毒历史药物研发数据下载和药物研发策略回顾等。

采访中,身处一线的科研工作者都表达了共同的心声:愿竭尽全力攻关,铸出科技尖兵利器,打赢这场战“疫”。正如重庆医科大学科研处长袁军所说:“为国请战,施展才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抗疫第一线。我们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的要求。”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陈可轩

审核:朱丽

终审:冷文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时政 » 愿竭尽全力攻关,铸出科技尖兵利器战胜疫情——各地一线科研人员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