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市疾控中心在疫情监测过程中,在一名确诊患者家中门把手上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这是广州首次在外环境中发现,提示市民应更注意手卫生。
专家提醒,日常家居细节中,有许多可能造成病毒间接传播的途径:如手机屏幕、电脑键盘、水龙头等等,都需要日常清洁。
这些外环境最容易被污染
“我们很多人都很关心病毒在离开人体后在外环境中能存活多长时间。与其关注这些,还不如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外环境的清洁、消毒和个人卫生”,广州市疾控中心新闻发言人、中心副主任张周斌表示,除了门把手,此前提及的手机、电话、键盘、水龙头开关、遥控器按键等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易污染区域。
透露真实病例细节
与患者同乘大巴2小时被感染
最近住在珠海一26岁的年轻小伙儿,于上周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疾控中心流行病学专家开展调查,顺腾摸瓜,竟然发现他在发病一周前与病例孙某同乘一辆大巴车,大巴车是从广州南站到珠海,车程2小时。
确诊病例,住在感染者楼上
内蒙古卫健委昨日通报了一起新增确诊病例,无本市外出史,未接触过发热病人,未到过农贸市场,无野生动物接触史。随后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他与另外一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是楼上楼下的邻居,很有可能因为同乘电梯感染。
是不是跟病例同坐一辆车就会成为密切接触者?
解答:其实据不同的交通工具,密切接触者定义也不同。
首先,飞机。
一般情况下,民用航空器舱内病例座位的同排和前后各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以及在上述区域内提供客舱服务的乘务人员作为密切接触者。其他同航班乘客作为一般接触者。
其次,铁路旅客列车。
如果乘坐的是全封闭空调列车,病例所在硬座、硬卧车厢或软卧同包厢的全部乘客和乘务人员。
如果乘坐的是非全封闭的普通列车,病例同间软卧包厢内,或同节硬座(硬卧)车厢内同格及前后邻格的旅客,以及为该区域服务的乘务人员。
第三,汽车。
如果乘坐的是全密封空调客车时,与病例同乘一辆汽车的所有人员。
如果乘坐通风的普通客车时,与病例同车前后3排座位的乘客和驾乘人员。
最后,轮船。
与病例同一舱室内的全部人员和为该舱室提供服务的乘务人员。
如果上述与病例接触期间,病人有高热、打喷嚏、咳嗽、呕吐等剧烈症状,不论时间长短,均应作为密切接触者。
同乘电梯的感染风险有多高?
解答: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电梯中如果病例打喷嚏或咳嗽,就可能污染电梯按钮等地方,健康的人如果触摸之后没有及时洗手就接触眼睛或嘴巴,就有感染的风险。
呼吁:做好防护措施
转发提醒!
综合自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浙江新闻 等
制图丨徐晓斌 陈云峰
编辑丨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