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大新闻却继而连三的爆出。
前有故宫后有央美。
而目前最为全国上下共同关注的,毫无疑问,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
随着确诊的病例越来越多,与之相关的热搜在微博上牢牢占据榜单TOP10。
根据卫健委今日发布的疫情消息,全国确诊病例已达291例,6例死亡。
24小时内新增确诊病例77例。
这一数字背后的实际情况,无疑是严重的。
目前的情况,很多人都自然联想起了2003年举国轰动的非典事件。
虽然两者都是冠状病毒,相像但并不一样。
「SARS卷土重来」这种恶意散播恐慌的言论,均为造谣。
我们不能过分恐慌,但也绝不能乐观轻视。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回顾当年灾难的爆发与应对,对于今天依然能有启发——
《非典十年》
这部纪录片,虽然评分很高,但此前一直冷冷清清,没什么人看。
直到昨天鱼叔上B站回顾,同时观看的有200人;
今天白天,同时观看人数近4000人,3000多条弹幕。
晚上观看人数更多,但弹幕似乎被清空了。
这支记录非典十年的片子,在2013年播出,距离现在又过去了七年。
回头看去,有很多东西,依然没有过时。
甚至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2002年12月,一名年轻患者从河源市被转移到广州军区医院就诊。
因为在老家被当成感冒耽误了治疗,患者到广州的时候已经病得相当严重。
呼吸衰竭,神志不清。
经医生抢救之后,患者渐渐退烧,最后痊愈出院。
尽管医生确定这位年轻人所患的就是肺炎,并且跟之前所有已经了解的肺炎种类都很不一样。
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重视。
更没有人会想到,这将会是一场灾难的起点。
就在该患者痊愈后不久,之前治疗他的河源医院传出消息,有11名医护人员出现了同样的症状。
面对这个未知的疾病,大家都没什么头绪。
随着许多感染者渐渐自行痊愈,加之一段时间都没有新发病例,大家都觉得,这件事可能就这么过去了。
依然没有予以足够重视。
但连锁反应正在悄无声息地蔓延。
在河源市之后,中山市也发生了同样的病情,紧接着就是广州。
此时,春节来临,春运开始。
由于缺乏官方指示和足够的舆论宣传,大家都对非典的重视程度不够。
2003年的春运大潮,几乎没有什么防护措施。
后来全国范围内的疫情爆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此。
时间很快进入2月份。
但关于非典的宣传仍然不多。
一直到2月底,距离第一例病情发生接近三个月后,广州才发布了当地正有一种新型传染病在扩散的消息。
而且并没有重点强调其严重性,很多民众依然不以为然。
一名山西商人从广州回家后发起高烧,随后进入北京301医院治疗,又转入302医院。
由于接诊时防护不足,302医院大批医护人员遭遇感染。
随后,这名患者的父母、舅舅、弟弟弟媳等多名家人,也都相继出现症状。
越来越多的发病患者被送进医院,越来越多的医生因为没有防护措施被感染。
医生的家人、同事,又成了下一批感染对象。
如同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
就这样,整个3月,「非典」在北京市之内爆发式蔓延。
北京是人口流动的重地,病原体跟随着出行人群四处扩散。
确诊人数不断上升,死亡人数也在逐渐增加。
笼罩在民众心头上的阴影越来越大,人心惶惶,什么抢白醋,抢板蓝根的荒唐事件也开始频发。
甚至依然有人「冥顽不灵」,隐瞒病情,害人害己。
导致疫情进一步扩散和恶化。
一直到4月20日。
官方终于举办记者招待会,公布了北京和全国范围内的疫情状况。
几乎是同一时间,全国地区上下都开始了最高的甲级疫情防控措施。
紧接着,著名的小汤山医院开始建设。
6大建筑集团7000多名建筑工,从4月23号动工到30号竣工。
仅用了七天七夜的时间,便修建起一座针对非典病患集中治疗与隔离的医院。
确实,团结的力量是强大的、震撼的;
但也不禁引人发文:
官方发起号召的时间,距离第一宗病例已经过去了近五个月。
为什么公开信息,要花费这么长的时间?
当年疫情最终的大面积扩散,与官方的不重视甚至瞒报,又有多大的关系?
非典之灾已经过去了17年;
我国的流行疾病防治体系也发展了17年。
今昔对比我们能发现,无论是官方管控的行动速度,还是信息公开的透明度,进步都是非常明显的。
昨日,中央召开工作会议,下达明确防疫指示;
今天早上9点,央视新闻发布了武汉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消息。
网络上,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官方媒体,提供24小时轮番报道,第一时间更新信息;
昨晚新闻1+1节目,白岩松更是对话钟南山院士,对最近的疫情状况做了非常全面的总结和解释。
钟南山院士是2003年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
对非典的整个防疫工作有着突出贡献
但这些就已经足够了吗?
鱼叔这里提出一点质疑:
第一个病例的出现时间。
1月11日,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过一则《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关于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情况通报》。
在后文附带的专家解读中,有这样一个问答:
划重点:12月8日。
也就是说,其实第一例病人,早在12月8日就已经出现了。
到30日发布通报的时候,已经过去了22天。
如果说前期情况尚不明了,不想引发民众过度恐慌,维稳大局,可以理解。
但通报之后,武汉当地是否有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
回翻此前的报道,态度大多乐观且积极,宣传「可防可控」。
但事实并没有那么乐观。
大量不知情的群众都没有采取足够的自我保护和防疫措施,公共聚众活动也没有被阻止或提前告知危险性。
直到昨天疫情才得到完整披露。
民众才知道已经有十多名医护人员被感染,这跟当初非典爆发初期的景象对比,不得不引发人的思考。
据鱼叔身在武汉的朋友透露,在昨日之前,她身边亲戚朋友都没有对此次疫情有重视;
直到昨夜相关信息大量扩散和迅速发酵,才开始采取防护措施,今天大街上一半的路人都开始戴起了口罩。
昨日,财新网对话SARS专家管轶(他是最早分离出SARS病毒并最先提出果子狸是传播SARS冠状病毒的科学家之一)
态度同样不乐观。
目前具体的传染源尚不明了,具体的病毒携带者数量也并不明确;
更没有保证疗效的特效药。
当年的非典其实也同样。
在真正发病之后,并没有具有针对性的药物使用。
大部分是针对症状的支持治疗。
比如发烧就退烧,呼吸困难就插呼吸管,属于治标不治本。
面对重症患者,则采用大量的激素强行压制,等于是以毒攻毒。
事实上从长远看,过量的激素使用导致了很多痊愈的患者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股骨头坏死。
而股骨头坏死目前也是无药可医的。
所以这两天鱼叔不时看到什么「非典我们都过来了,这次也没什么事」的言论时,真的会怒其不争。
身为幸存者,这是怎样的无知和自以为是。
我们能挺过来,背后的代价是七百多的死者和八千多的患者,以及数名殉职的医护人员。
今天我们该做的,不该是把牺牲降到最低么?
钟南山院士也已经在采访中明确表示:
新病毒与SARS虽然很相似,但却是完全不同的病毒,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换句话说,绝不可以犯经验主义错误。
盲目乐观更要不得。
84岁的钟南山院士再战防疫最前线
我们是幸运的,这次反应及时,在春运大潮前就采取了硬性防控手段。
但钟南山院士也指出,「病毒目前处于爬坡期」。
爬坡期的意思就是,病毒正处于初期的升级阶段。
不论是传染性还是危害性,都可能会有不确定的变化。
如果现在没有提高警惕,及早扼杀,假若日后近一步蔓延,甚至进化出了强致命性,那才是真的可怕。
(玩过《瘟疫公司》这款游戏的就会知道,最可怕的就是先点传播再点致命)
可能已经有很多人准备骂鱼叔了。
但我还是想重申:
我不是在散播恐慌,而是真心希望你们重视起来,保护自己。
面对危险的恐惧,也是人类自我防御的一种机制。
坚决抵制、不传播谣言,尊重事实,关注官方信息动态。
白岩松在《新闻1+1》总结中说,防止疫情其中一个关键就是在于信息始终保持公开,这样大家才能更好地去防范。
毕淑敏,以非典为原型创作过一本《花冠病毒》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对于民众来说,早知情,早预防,可以很大程度上切断病毒的传播扩散。
认真执行官方公布的预防措施,戴口罩,勤洗手,不去人流密集场所瞎浪。
而不是凭着一股幻想主义用精神力去跟病毒拼命。
一个口罩,可能就可以减少一个感染者;
减少一个感染者,说不定就切断了一条感染链。
图片源于《新闻调查》非典狙击战
谨慎应对,认真预防。
不过度恐慌,也不盲目乐观。
官方和民众齐心协力,才是面对危机的最好状态。
其实人类与致命流行病的抗争历史,已经非常久了。
比如中世纪后期爆发的鼠疫,即人们常说的黑死病,四年中在欧洲收割了两千五百多万人的性命。
导致欧洲的人口直接减少了三分之一。
西班牙剧《黑死病》就详细还原了当时的历史。
又比如大名鼎鼎的埃博拉病毒,感染后的死亡率高达90%,可以说药石无医。
HBO出品的《血疫》,讲述的便是一次抵抗埃博拉病毒的惊险故事。
而两者的共同点是。
不管是鼠疫还是血疫,最早都是由动物传染到人身上的。
你们一定能立刻联想到非典,SARS病毒通过果子狸传播给人类;
而这次的新型肺炎,虽然具体感染源尚不明确,但范围基本确定也是野生动物。
自然界本是有自己的运行规律的。
很多人类未知的病毒寄生在某种动物身上,但该动物往往具有特殊的抗体不会生病。
每个物种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区域,原本互不干扰。
一般情况下,也并不会传染给人类。
但随着人类肆意捕捉、集中关押,甚至食用野生动物,原本的生态平衡被人为打破。
不需要发生的接触发生了,不应当改变的环境改变了。
病毒在不同的物种之间频繁转换宿主,受到不同环境的刺激,大大提高了变异的概率。
建立野生动物市场的行为,等同于给冠状病毒的变异制造了温床。
最终,某一个变异突然出现了能够感染人的能力,一个原本不存在于人类群体的流行病就这么出现了。
从当年的非典,到今年的新型肺炎。
事不过三,大自然的残酷警示,该让我们重视起来了。
总有狂妄的人类爱自诩「站在食物链顶端」,为了莫名其妙的猎奇心、虚荣心,去行愚蠢之事。
殊不知,自然面前,人类从来都不是什么顶端。
在茫茫大地之上,我们也不过是一种类似于细菌病毒的存在。
我们可以跟自己的身体做个类比。
有一部分微生物,比如益生菌,参与人类身体运作,繁荣共生;
而另一部分则跟人类两败俱伤,最后宿主死亡自己也消失。
在地球这个宿主面前,我们到底要做哪一种,全凭我们自己选择。
如果我们还有着所谓的「智慧」,那是时候该学会敬畏与谦卑了。
希望我们能走向正确的那条路。
更希望我们的选择,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