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调查的不断深入,各地市病例情况逐渐公布出来,2月2日晚,广东省疾控中心公布了两例关于搭乘交通工具、电梯的真实案例。
案例1:与患者同乘大巴2小时被感染
最近住在珠海一26岁的年轻小伙儿,于上周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疾控中心流行病学专家开展调查,顺腾摸瓜,竟然发现他在发病一周前与病例孙某同乘一辆大巴车,大巴车是从广州南站到珠海,车程2小时。
案例2:上下楼邻居感染可能是因为同乘电梯
一名男士最近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但他并没有明显的外出接触史,也没有到往过农贸市场,他也很疑惑自己为什么会感染。随后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他与另外一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是楼上楼下的邻居,很有可能因为同乘电梯感染。
门把手上发现病毒踪迹!
警惕:这些环境最易被污染
此外,据广州日报3日消息,广州市疾控中心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监测中,在一名确诊患者家中门把手上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是广州首次在外环境中发现,提示市民应更注意手卫生。
首次在外环境中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图为疾控人员的演示过程
“我们很多人都很关心病毒在离开人体后在外环境中能存活多长时间。与其关注这些,还不如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外环境的清洁、消毒和个人卫生”,广州市疾控中心新闻发言人、中心副主任张周斌表示,除了门把手,手机、电话、键盘、水龙头开关、遥控器按键等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易污染区域。
国家卫健委支招:
出门在外可以这样防护
国家卫生健康委2月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公共场所、交通工具以及不同风险人群的健康防护有关情况。1.针对人员密集场所,有哪些具体防控措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 王斌: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要加强消毒频次,加强通风。乘客乘坐时,要尽可能隔位而坐或分散而坐。公交尽可能采用自然通风,出租车载客之前做好消毒。
宾馆、商场、超市、办公楼等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要做好室内的清洁和消毒,加强通风换气和垃圾处理。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不要带病上岗。在办公楼等公共场所,要加强对来访人员的管理,做好体温等健康监测。去公共场所的人员,尽量减少接触公共物品,尽可能和别人保持一定距离。
2.个人乘坐交通工具,如何做好防护?
中国疾控中心消毒首席专家、环境所消毒中心主任 张流波:在拥挤的交通工具上,至少要戴外科口罩以上级别的口罩,随时进行手卫生,还要注意与陌生人保持距离。
出租车、网约车这一类交通工具的风险,比火车、飞机要低一些。建议乘客在乘坐以前开门通风,用消毒纸巾对坐的位置、手碰的位置做消毒,要求司机和乘客都戴好口罩。旅程结束下车后,做手卫生。
3.在外不方便洗手,消毒湿巾、喷雾等能否起到消毒效果?
中国疾控中心消毒首席专家、环境所消毒中心主任 张流波:出门在外没有流水洗手,要用手部消毒剂,把手掌、手背、指缝、手指、手指尖、大拇指等部位都擦拭到。如果对酒精过敏,可以用无醇的手部消毒剂。
4.针对电梯按钮、门把手等高风险区域,如何做好防护?
中国疾控中心消毒首席专家、环境所消毒中心主任 张流波:电梯按钮、门把手风险较高,并不是因为病毒在上面存活时间长,而是因为这些地方属于高频接触区域,相互接触交叉感染的风险大。应对策略包括:增加消毒频次;使用面巾纸、消毒纸巾等隔开,手不直接触碰;触碰以后,及时洗手、消毒。
来源 || 据央视新闻、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央视财经、平安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