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陈倩实习生王冲
谭泽夫去年年底刚刚调入武汉警备区。在这之前,他在广东武警机动部队服役,已经连续5年春节没有回家,而他的父母从没有在他面前抱怨过。不是他的父母不近人情,而是因为他们也是军人,都了解军人的不易。
谭泽夫
一家三代共四位军人
到边防部队从未叫苦
谭泽夫一家有四位军人,最早的是他的爷爷。谭泽夫说,爷爷1950年入伍,参加过1959年国庆十周年大阅兵,在陆军方阵里接受检阅。爷爷在部队提干,当了干部,后来转业到湖北省棉花公司。
谭泽夫的爷爷
谭泽夫小时候就记得,个子高大的爷爷,腰杆永远挺得笔直。他很少讲自己当年在部队的故事,但是当儿子在部队里获得职务提升时,爷爷总会把他叫到房里嘱咐很久,说的都是要守好底线、在岗位上做出成绩之类的话。
2008年爷爷去世时,谭泽夫还在上高中。他说,爷爷虽然话不多,但是很正直,这也影响到了他爸爸。“我爸爸高考落榜后也报名参军,被分到了条件艰苦的大兴安岭山林里的边防部队,但他从来没有叫过苦。”
爸爸转业妈妈是现役
醉后真言盼儿子参军
谭泽夫说,爸爸后来提干考上军校,被分配到黑龙江牡丹江军分区。妈妈同样是军官,在军校学的是护理专业,后来转任会计,他小时候就是住在部队大院里听着军号长大的。
谭泽夫的父母
谭泽夫说,那时部队大院的环境和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 里比较像,每家一间红砖墙平房,一个小院子。不过谭泽夫说,自己家并没有像电视里的石光荣那样实行军事化管理,甚至比很多家庭都要宽松,“我从小没有被父母打骂过,除非考得特别差,爸爸妈妈才会和我语重心长地谈心找原因。”
上世纪90年代,谭泽夫的爸爸和妈妈均调回了武汉,爸爸先后在湖北省预备役高炮师和大冶市人武部工作,2013年转业; 妈妈则一直在部队干休所工作,目前还是现役。
谭泽夫说,从小爸爸告诉他,他的事情自己决定。但是有一次爸爸喝醉了说出心里话,他才知道爸爸心底里还是希望他参军报国的。
儿子五年春节没回家
父母却没有一次埋怨
高考的时候,谭泽夫报考的是武警沈阳指挥学院。他说,刚去的那段时间,其他同学打电话给家里一聊就是一个小时,有的还在电话两头哭,而他自己打电话一般就讲三分钟。
“军人的感情是很内敛的,爱得深沉。”谭泽夫这样总结自己家的特点。从2013年起,他连续五个春节都没有回家,“部队对春节回家很看重,名额有限,大家又都想回去,我也不好意思和战友争,所以最后每年都是我留守。”
这五年,父母从没有埋怨过谭泽夫不回家,也没说过要他第二年回家过年的话。但是每年春节前,他们总是提前一两个月就在电话里问:“今年过年回来吗,车票订好了吗?”而到过年前几天,谭泽夫告诉他们自己不能回家以后,他们也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过年在外面,要注意身体。”